数学学习的思考

值得思考的数学,看到一篇很不错的数学分享

学好数学,要先建立知识网络,再训练解题路径搜索能力

1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知识点,并记住这些知识点的来龙去脉,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是高效学习的第一步。

2、解题就是从你的知识网络中独立自主的搜索出一条有效的解题路径。

3、不独立钻研难题,只听老师讲题,轻易看答案,相当于走哪儿都带着导航走。 丢了导航,立马抓瞎!

在我教过的学生中,我见过两类自称数学学的不好的。

一类学生,是以下这类情况:比如我问他,什么是对数,他说知道,我们课上讲过对数。但是我问他对数运算规律,他知道几个,但不全知道。 问他换底公式,他说,书上写着呢。但我让他写出来,又写的磕磕巴巴。 我继续问,换底公式还有几个变形,知道吗? 答曰,老师上课讲过。 我让他写出来,不会。 我给他写出来,他做恍然大悟状。

这样的学生,我要求他系统的复述知识点都常常是半生不熟, 要让他把这些知识点用在具体的题目上,谈何容易。这种基本可以判定是基础问题,知识点太生了,不要说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了,知识点都是模糊的,点与点的连线就更模糊脆弱了。 所以当务之急是理解并记忆知识点。 为了记住知识点,刷最基础的简单题。

还有一类学生,知识点公式背的挺熟练,也刷过很多题。对于已经做过几遍的题型,基本能做出来。 但如果往细节处问,经不起问。 问着问着,就变成我看例题就是这么做的。这样的学生还有一个特点,比如你问他对数的换底公式,他记住了好几个,但你问这几个之间什么关系,怎么来的? 他们有时候不知道。这类学生知识点已经记忆的很好了,但是知识点之间的连线是模糊的,所以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。

这样的学生如果面对一道没见过的题型,常常一看没见过,试了三五分钟就放弃了。这样的学生,是勤动手,懒动脑的。 他们刷过很多题, 但常常是听过老师讲过这类题型之后,勤动手刷同类型题,对解题过程形成肌肉记忆。 这样的学生,考试还是能保证基本分数的。 可越学越吃力,因为越往上学,需要记忆的题型越来越多了。

所以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知识点,并记住这些知识点的来龙去脉,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是高效学习的第一步。有了牢固的知识网络。还要有下面这个能力:一道题拿到你面前, 你要从你的知识网络中搜索出能够用于解决这道题目的,用到这个题目上去。

我觉得这个能力是最难的,也是所谓的“思维能力”的体现。 这个能力是受益终身的能力,掌握了这个能力,即使学过的知识忘的差不多了,需要的时候也能快速重建知识网络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。

有些学生常常会抱怨说,数学太难。说,总是老师一讲就会,答案一看就懂,可是就是自己想不出来。 听老师讲,看答案, 这个独立搜索的过程,你是没有的。 长期欠缺这个能力,自己做题的时候, 就不知道怎么搜索。

解决的办法是,遇到新的题目、难的题目,要沉得住气去理解、分析,尝试求解。比较难的题目, 其解题路径常常由好几个知识点串起来的。 拿到一个难题, 最好还是尽可能多的去独立思考怎么做这个题目。 习惯了这样的主动搜索, 你离学好理科就不远了。看答案,或等着老师讲解,你把这其中最艰难,最有价值,最能体现智力的主动搜索能力给省了。

而思考了很久,实在不会做,再去看答案,就好像你去一个地方, 到处找路, 到处碰壁,突然有个人告诉你, 前面红色的门那里左拐。 这时候,这个信息就在你的记忆中非常的深刻。

看完了答案(或听完课), 过一两天,必须要独自做一遍。 这就是你把之前你不能主动搜索知识点的过程补上。 就相当于, 有人带着你走了一遍路之后, 你要检查一下你到底记住路了没有, 还必须过两天再自己独立走一遍。简单的路, 拐一两个弯, 甚至是直路,一般独立走一遍你就记住了。 复杂的路, 左拐, 几个路口后右拐, 然后几个路口以后进了小区, 又七拐八拐,才能到。 你让别人带着走一遍, 就能完全记住的, 说明你的方向感(数学直觉) 很好。 不好怎么办? 笨办法, 多练!

所以, 不独立钻研难题,只听老师讲题,轻易看答案,相当于走哪儿都带着导航走。 丢了导航,立马抓瞎!

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